“高粱+”轮作!贵州仁怀:30万亩“冬闲田”变“增收田”

  秋冬时节,贵州仁怀市高粱收割后的郊野褪去“闲意”,处处是繁忙现象。作为酒用高粱主产区,当地立异推行“高粱+”轮作形式,在20个城镇大街的高粱基地接续栽培豌豆尖、娃娃菜、马铃薯、油菜等短周期作物,让30万亩“冬闲田”摇身变为“增收田”,走出稳粮与增收双赢的现代农业开展新路。

  在五马镇三元村的高标准农田里,连片的豌豆尖碧绿新鲜,乡民们络绎田间,指尖翻飞间,一筐筐菜心很快堆满田埂。“土地流通给大户,咱们帮着种、帮着采,冬天专掐豌豆尖。每天能掐200斤,1.5元/斤,一天就能挣300元!”乡民王勇边忙活边算起增收账,脸上满是笑意。

  这些新鲜采收的豌豆尖,经简略分拣包装后,便会发往省内外农贸市场和超市,凭仗优秀质量深受顾客喜爱。“我在三元村流通了700亩高标准农田,夏日种高粱、冬天种豌豆尖,完成‘一地多收’。这两天豌豆尖进入采摘期,今日就有6000斤订单,后续订单也排得满。”栽培大户王建贵介绍,这种轮作形式不只盘活了搁置土地,还每天带动几十名同乡务工增收,“干着有劲儿,远景也明亮。”

  三元村的增收图景,离不开村级安排的统筹推进。村里经过“党支部+栽培大户+乡民”形式,引导大户规模化流通土地,安排乡民参加田间管理与采摘分拣,构成“土地流通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水”的两层收益机制。“咱们把工业复兴作为村庄复兴的重中之重,便是要让高标准农田发挥最大效益,既处理乡民工作,又让村集体经济跟着增收。”三元村监委会主任舒林说。

  在学孔镇顶峰社区,轮作的“菜单”换成了娃娃菜。田间地头,乡民们忙着翻土起垄、栽种麦苗,一片片淡绿的菜苗规整扎根,孕育着冬天的期望。“曾经高粱收完,地里大多荒着,顶多自己种点蔬菜。本年政府引入企业对接出售,整片地都种上了娃娃菜,咱们都想借着这个时机多挣点。”居民周自跃的话,道出了乡民们的等待。

  “咱们结合各村实践科学布局,推行‘高粱+豌豆尖’‘高粱+娃娃菜’等多样化套作形式,既盘活土地资源,又为农户拓展增收途径。”学孔镇农业村庄归纳服务中心主任李洪钊介绍,为保证轮作形式落地收效,镇上不只提早对接企业打通出售途径,还安排农技干部分片包干,深化田间地头辅导株距操控、定根灌溉等关键技术,树立管护台账定时回访,“从种到卖全流程护航,让农户种得定心、收得安心”。

  据统计,现在仁怀市已在20个城镇大街开展“高粱+蔬菜”10万亩、“高粱+油菜”10万亩、“高粱+马铃薯”10万亩,“高粱+”轮作总面积达30万亩,估计全年总产值6.26亿元,以土地“提效”推进村庄工业“提质”,为村庄复兴注入微弱动能。(文/图 罗画画、罗晓莉)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联系我们
电话:

0551-65316938

传真:

0551-65320226

邮箱:

ahqygk@163.com

地址:

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大道98号


微信公众号